年份 | 大 事 |
---|---|
1958之前 | 本校主辦團體筲箕灣崇真堂利用收回之土地開辦小學,當時部份課室只是用屏風作臨時間隔,至1952年建成一座兩層之小學校舍。 |
1958 | 將原有之小學兩層校舍拆卸改建為四層校舍,中小學共用(當時共有16間課室,6間供小學使用,10間供中學使用,而其餘活動範圍只有教堂門外之小操場),筲箕灣崇真中學於此誕生。第一年只有中一至中三共五班,學生178人。 教會委任方壽生先生為首任校監,並請得楊紹康先生為首任校長,惟楊校長就任兩個月之後因事辭職,遂另聘陳以志先生為第二任校長。 |
1959 | 第二學年四班中一,全校合共9班。 |
1960 | 李增先生接任為校監,另因陳以志校長辭職,趙岱哲博士接任為校長 第三學年六班中一,全校合共15班533人,因中學部只有10間課室,故需分上下午上課。 |
1961 | 趙岱哲校長辭職,陳逢基先生接任為校長。 第一屆畢業生參加全港英文中學會考。 政府開始補助符合認可資格之教員一半薪金,最高不超過$300。 |
1964 | 湯兆奇牧師接任為校監。 |
1965 | 伍伯樑先生接任為校長。 |
1967 | 李思泌先生接任為校長。 |
1968 | 鄒在恩先生接任為校監。 |
1969 | 蘇家文先生接任為校長。 全校已達20班,分上下午上課。 舉辦第一屆週年運動大會,並開始將學生分成五個級社。 完成教堂後石山之開鑿工程,得地6,000 平方呎作籃球場用地,後再借得相鄰之14,000平方呎官地作體育用途。 |
1974 | 何道康先生接任為校監。 |
1975 | 成功申請改為津貼中學,九月開始,政府津貼教師一半薪金。 |
1976 | 九月開始,政府津貼教師四分三薪金。 |
1978 | 薛磐基先生接任為校監。 九月改為全津貼中學。 |
1982 | 將籃球場地用作興建新教堂,十二月五日舉行新教堂奠基禮。 |
1984 | 新教堂建成,第23屆畢業禮在此舉行。 |
1988 | 教育署於四月正式批准遷校至馬鞍山。 |
1989 | 羅懿舒博士接任為校長。 馬鞍山新校建築工程開始。 |
1990 | 八月進行遷校,借用沙田基督書院部分校舍開辦八班中一。 九月正式開課。 |
1991 | 三月份舉行新舊校聯合運動會及重組舊生會。 四月舉行第一次的福音週。 八月教育署正式將馬鞍山校舍移交本校。 九月開始在新校上課,共有中一、中二及中四三級,舊校剩下中三及中五級。 十月馬鞍山崇真堂成立,與學校成為夥伴。 |
1992 | 三月再舉行新舊校聯合運動會。 四月舉行綜合籌款晚會。 七月舉行宗教組夏令營。 八月與突破機構合辦「獵鹿者計劃」,為香港歷奇輔導之先驅。 九月筲箕灣校正式結束,全部學生皆在馬鞍山新校舍上課。 推出「全人獎勵計劃」。 十一月舉行學校開幕典禮及感恩崇拜,由教育署長黃星華太平紳士主禮,陸漢思牧師證道。 |
1993 | 四月第一期校訊出版。 五月香港電台鏗鏘集播出本校與突破機構合辦之「獵鹿者」特輯。 六月出版馬鞍山崇真中學創校紀念特刊。 與突破機構、循道愛華邨社區中心、楊震社會務中心、小童群益會、馬鞍山崇真堂與本校合作,簽署為期一年之承諾協議書 九月開辦第一屆中六。 十月家長教師會成立。 推出大哥哥大姐姐計劃。 |
1994 | 二月舉行步行籌款,為學校籌募設備資金。 八月首次舉辦為期三週之「小六升中一」英文及數學科銜接課程;並成立中樂團。 九月開辦中七,終成為具有完整中學課程之學校。 十一月舉辦畢業禮暨馬鞍山崇真中學五周年感恩崇拜。 |
1995 | 萬昌宜先生任署理校監半年。 二月假座沙田大會堂舉行馬鞍山崇真中學五周年校慶紀念綜合晚會。 六月出版馬鞍山崇真中學五周年校慶紀念特刊。 十月舉行步行籌款,為本校籌募安裝冷氣資金;另教育署訓育組探訪本校,並邀本校於其第 一次研討會分享心得。 |
1996 | 三月課室及禮堂安裝冷氣。 舊生會重組並正名為崇真中學(筲箕灣暨馬鞍山)舊生會。 |
1997 | 六月教育署為本校特別室安裝冷氣。 九月開始參加為期一年之藝術家駐校計劃。 |
1998 | 葉永宗先生接任為校監。 八月獲第一期優質教育基金撥款50萬製作「中一數學科電腦學習軟件」。 九月開始首次聘請外籍教師。 |
1999 | 九月正式參加教署推行的校本管理計劃。 九月正式委任總領袖生,十月成立學生會。 |
2000 | 四月本校七位老師往新加坡考察。 舉行馬鞍山崇真中學十周年校慶開放日暨多媒體學習室開幕禮,並舉行馬鞍山崇真中學十周年聚餐。 九月中一至中五全部實施平行班級制。 十一月舉行馬鞍山崇真中學十周年感恩崇拜。 十二月在沙田大會堂舉行馬鞍山崇真中學十周年校慶綜合晚會。 |
2001 | 二月教統局(後稱為教育局)邀請學校參與「學校改善工程計劃」,籌建新翼。 |
2002 | 三月教統局對本校進行質素保證視學,對本校大加讚賞。 九月開始展開為新翼籌款之工作。 十一月新翼工程開始。 |
2003 | 十二月舉行為新翼步行籌款。 |
2004 | 黃偉賢先生接任為校長。 九月接收新翼,學校增加了相等於21個課室的空間,增添校舍設施。 十月教統局將本校發展之「全校參與思考培訓計劃」派發給全港中小學,肯定本校之成就。 十一月鄧柏均老師聯同兩位同學以香港區優勝者身份前往德國出席國際會議,發表旅遊科之研習成果。 |
2005 | 四月舉行馬鞍山崇真中學十五周年感恩崇拜暨新翼啟用禮,同時舉行開放日及十五周年聚餐。 十一月舉行馬鞍山崇真中學十五周年校慶綜合晚會。 |
2006 | 王愛蘭女士接任為校監。 六月舉行首次校友日及崇真宴,並從此訂定每年六月第一個星期六為校友日。 八月法團校董會成立。 九月選出首屆教師校董。 十月選出首屆家長校董及委任首屆校友校董。 十一月本校之「馬崇互動學習平台」榮獲「香港資訊科技及通訊科技獎:電子學習獎」之優異獎,為學界唯一獲獎者。 |
2007 | 三月3位上海專家(包括前國家總督學)來校進行兩天觀課及交流,對本校教學情況大為讚賞。 五月本校獲教育局批出227萬元作為提升英語計劃之用。 八月委任了首屆獨立校董,組成了完整的法團校董會。 |
2008 | 三月舉行創校五十周年校慶活動啟動禮。 四月舉行創校五十周年感恩崇拜及開放日。 五月本校發展之「馬崇互動學習平台」榮獲優質教育基金傑出計劃優異獎。 十一月舉行創校五十周年校慶暨畢業禮及校慶聚餐。 |
2009 | 獲優質教育基金撥款建立智能卡系統。 本校順利展開新高中學制。 獲優質教育基金贊助,於中一、中二設計全新之「綜合人文」科校本課程,為通識教育奠定基礎。 |
2010 | 郭啟明博士接任本校校長。 九月馬崇中一開設英文班。 建立「學生學習概覽」系統,讓同學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其他學習經歷」記錄。 |
2011 | 五月首次推行「關愛雙周」。 教育局(學校質素保證)英語教學視學報告,對本校的英語教學有十分正面的評價。 |
2012 | 黃錦泉律師接任本校校監。 三月份帶領同學參加「薪火相傳:中華文化探索與承傳」內地交流計劃,往上海及杭州交流;及於六月份參加「同行萬里」武漢交流計劃。 第一屆新高中文憑試創下佳績,整體科目及格率為94%,本校學生符合入讀大學資格(核心科目3322)百分率超越全港水平。 十二月舉辦「五十五周年校慶開放日暨資訊日」。 學校增撥資源,增加學生境外交流機會。同時,定期安排家長和老師出外考察交流。自此每年 平均組織四個境外考察團,以擴闊師生和家長視野。 |
2013 | 完成翻新校舍外牆及兩個球場地台。 建設環保飯堂,推行現場派飯計劃。 五月舉辦55周年校慶感恩崇拜暨畢業典禮。 七月首次與家長教師會合辦「舊書買賣活動」。 九月舉行「愛心月餅同樂日」,打破健力士紀錄。 十一月舉行55周年校慶聚餐。 |
2014 | 七月本校教師及14位學生到德國史特加遊學,探訪巴色差會德國總部,了解差會來中國傳道的歷史。 七月邀請「台灣台南巿金城國民中學」及「台灣亞太胡琴樂團」到校交流及演出。有48位台灣師生聯同本校30多位中樂團團員同台演出。 九月與加拿大四間大學結成聯盟,展開教育交流合作,互訪活動。 |
2015 | 一月10位學生獲得由香港航空「飛越雲端‧擁抱世界」計劃贊助每人兩張來回機票,讓同學放眼世界,體驗他國文化。 七月全面更新禮堂冷氣系統,費用約七十多萬元。 十月與台灣兩間大學結成聯盟,展開教育交流合作,互訪活動。 |
2016 | 獲優質教育基金撥款$262,650,成立校園電視台。經師生投票選出「MTV」為電視台名稱,並於五月畢業典禮中舉行啟播儀式。 |
2017 | 三月首次舉行「才藝匯演暨頒獎典禮」,邀請家長出席。 九月獲優質教育基金撥款,舉辦「尊重生命‧逆境同行」計劃,以幫助學生面對及處理在成長路上遇到的困難。 十二月安排中四至中六級同學出席「香港福音盛會2017」佈道大會。 十二月舉辦「60周年校慶開放日暨資訊日」。 |
2018 | 五月舉辦「60周年校慶綜合晚會」。 七月6位中五同學聯同「崇真會」屬下五所中學學生,飛俄羅斯參加為期15天的「Tuymaada國際奧林匹克比賽」和「主題式探究活動」。 十一月於校園一樓設置校史廊,名為「崇珍匯」。 十一月舉辦「60周年校慶感恩崇拜暨校史廊開幕禮」,邀得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先生和香港基督教崇真會會長廖文健先生為主禮嘉賓。 十一月舉辦「60周年校慶聚餐」。 |